论人性
人性,是指人相对于其它而呈现的独特品质。人性包含动物性、社会性和超越性。相对于物性,人性表现为具有生命特征的动物性,即可行动、求生存、求繁衍的本能特征。相对于动物,人性进一步表现为社会性。社会性是人类之所以能够保持强大的密码,是人类道德和伦理规范形成的基础。动物性和社会性构成了普通的人性。相对于普通人性,人性可进一步表现为超越性。在这个阶段,人性被自我克服,产生否定自身的自我。人不再限于当下现象,人不仅属于未来,而且迈入自由1。动物性使人成为有经验的人,社会性使人成为有道德的人,超越性使人成为有信仰的人。
就个体而言,个体通过意志产生行为2,人性通过行为得以外显,投身到实践活动。所以,意志是人性的内在根源,行为是人性的外在表象。
在自然状态下,人性无所谓本善和本恶,只有好的和坏的之分。凡属好的,就是有利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行为;凡是坏的,就是起到相反作用的行为。由于个体并不会主动采取损害自己生存的行为,所以,人性本好。
在社会状态下,人的动物性必然导致对有限资源的争夺,如果不对这种情形进行有效约束,人和人之间就处于战争状态,必将危及到每个人的生存,最初好的行为也会转变为坏的行为。幸运的是,人类拥有较动物更为精细的心灵2,通过理智和意志构筑了强大的社会,创造了共同体认同下的人人需遵守的行为规范,有效约束着个体的动物本能,从而产生出对所有人都有利的行为结果。在社会状态下,善和恶的概念才具有的意义。凡属善的,就是有利于社会协作、发展和价值的思想和行为;凡是恶的,就是起到相反作用的思想和行为。任何个人,如果任其不受约束的恣意发展,必将损害社会。人性本恶,这是人的动物性被社会性否定后必然产生的结论。
当自我连同动物性和社会性被克服后,这样的人类实现了超越3。超越状态下的行为,无所谓好的和坏的之分,也无所谓善的和恶的之分,自由向心灵敞开了大门。超越是沉默的,对于不可言说的,只能保持沉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