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随想

游记随笔之九

Posted by Guan on December 21, 2021

生命随想

南京地质博物馆,是一处朝圣之地。这里没有圣像、僧侣、香炉和仪式,却可以净化你的心灵。据馆载,一百五十亿年前,宇宙自爆炸诞生,膨胀至今,浩瀚无边,容纳一千亿个星系;有个星系称作银河系,成形于一百亿年前,直径十万光年,含一千亿颗恒星,太阳属于其一,藏于星系外缘某点,几不可寻,却在四十六亿年前,孕育了人类的摇篮——地球;十亿年后,地球上发生了奇迹,生命的痕迹初显,并经漫长的演化,几次波折,五百万年前从非洲丛林走出了人类的祖先——南方古猿;十万年前,古猿终于进化成现代人类;人类从狩猎转为农耕,不过是一万年前的事情。如今,人类社会迅猛发展,但涉足之远,仅仅千万分之四光年距离而已;人类的星际航行时代,还遥遥无期。综上所述,较于广漠的宇宙,地球何等渺小,生命何等卑微!宇宙的空旷和冷寂,让人类近乎绝望,如手术刀般,将人的自尊切割的干干净净。族群况且如此,身处七十五亿茫茫人海中,不禁自问,个体的荣辱兴衰,还有意义吗?——答案是,唯有个体的存在,插上思想的翅膀,可超越时空,与宇宙同辉,重拾那失落的家园。

现代科学证明,如同万物,人也是由一堆原子组成。这些原子从恒星“烹饪”出来,经新星和超新星爆炸抛射,落户到地球。按照一定法则,无数的碰撞和排斥后,电磁力将这些原子结合成各种分子,最终构成了我们的身体。然而,当真如此么?看着镜中的自己,这堆原子,何以竟如此生动、如此美丽!

根据科学假说,地球温度下降后,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,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,无机小分子一步一步演化成原始生命,亚当和夏娃就是原核生物。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,原始生命由简单进化成复杂形态,造成了今天多姿多彩、蓬勃发展的生命世界。然而,当真如此么?最新研究表明,生命的起源问题远未解决。借助于超级计算机,在充分反应条件下,科学家模拟了大量无机物中合成简单蛋白质的反应。结果发现,首次成功合成的概率,如换算成时间,是宇宙年龄的5600倍。这还仅仅是一次成功的概率,尚且不考虑简单蛋白质结合成复杂原核的感人概率。这意味着什么?难道宇宙并非是一个巨大的运转机器,竟还深藏着不可猜测的目的么?

生命的最奇妙处,莫过于智慧的形成。据说,灵魂是智慧的载体。西方某大哲,曾撰写出《论灵魂》,身心二元论长盛不衰。但是,科学告诉我们,灵魂可能只是个子虚乌有的概念。生物体的情绪、欲望等“灵魂”现象,不过是神经组织的化学和光电反应而已,遵循着自然物理化学规律。当神经组织复杂到一定程度后,生物体产生了自我反思的意识,智慧就逐渐形成了。甚至认为,只要破译了神经密码,按密码造出电路来,也能产生同样的智慧。然而,当真如此吗?当我手中拿着这样的电路,尽管产生了无差别的智力现象,可它会感到饥饿吗?它会喜怒哀乐吗?如果我把它摔碎了,是不是等于谋杀了一个“人”?而“我”本人,这个正思考这些问题、写下这段文字的智慧之物,难道仅仅是一段编码程序?这段程序为何如此独特?“我”如果不在了,这篇文章仍在,思想产生的智慧是长存的吗?

这些问题让人困惑,也让人着迷;让人卑谦,更让人敬畏。古往今来,多少最聪明的脑袋穷尽一生,苦思冥想,望着彼岸不可及,最后只能给信仰留下空间。结果是,大师们也不得不耍赖皮了,提出所谓的人择原理,译成大白话,即——问:为何宇宙是我们看到的这种样子?——答:如果它不是这个样子,我们就不会在这里。这个理论就像有人问你:“为何你欠我钱不还?”然后你回答:“如果我不欠你的钱,我们的关系就不会如此了。”这话等于啥也没说。

事情何以至此?可能是,我们描述生命现象的语言出了问题。现代的语言是科学的语言,这种语言以逻辑为围栏、实验为种子、数学为耕具、想象为肥料,用符号描述着生命这一土壤中发生的各种现象。这种语言因追求形式上的简单明了,必然导致内容上的碎片化、抽象化,将动态的、活泼的、连续的、系统的实际生命过程,给割裂成静态的、僵化的、片段的、单一的系列图像,却忽视了事件之间重要的叠加、关联和纠缠过程。于是,面对变化无穷的生命现象,经典理论往往束手无策,陷入诠释困境,而不能自拔。就此而言,未来的生命答卷,如要大突破,非重构全新的语境不可。一定程度上,人工智能的发展,提供了不可测的应用前景。

冬至当日,落叶飘零。当你随手拾起一片落叶,细细观摩,深深感悟。也许,你会惊叹,那生命的奥秘、那因果的源头,尽在一片落叶中。

二〇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南京